close

雖然這次過年有長達九天的連續假期

但時間過得非常快, 好像什麼事都沒做

假期卻一下子就快結束了!

所以在假期的最後一天

我就約了一大早剛從台中回來的黑輪

搭捷運到以前經常去的淡水走走

目的地就設定在只有經過但未進去過的小白宮!

搭了半小時擁擠的捷運, 終於到了淡水!

今天的天氣實在是好得離譜

所以到淡水的人潮也實在多得嚇人!

我跟黑輪沿著老街及河堤邊一路上走走停停

邊走邊吃地瓜球及冰淇淋

又到渡船口附近吃阿給及魚丸湯

經過長老教會及馬偕醫院發源地的偕醫館, 就照一下相

然後又走到河堤邊坐著休息 一下順便欣賞河景

最後好不容易終於走到了小白宮!

本來以為小白宮需要買門票才可以進去

沒想到到只要每人提供一張發票做公益

就可以免費進去小白宮參觀,

我跟黑輪就趕快翻遍身上各處,終於找到2張發票!

進去小白宮後, 發現實在沒什麼好看的

就照了幾張照片虛應一下故事就走人了!

臨走前還特地到那個乾淨得不可思議的廁所留下到此一遊的紀錄!

走回捷運站的路上又發現馬偕醫師以前的租屋處

當然也給它照個像留念一下!

其實每次到淡水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及收穫

或許這就是淡水迷人之處吧?!

 

【小白宮的歷史介紹】

小白宮就是前清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

地址位在淡水鎮真理街15號

是炮台埔一系列洋樓建築中最早建蓋的史蹟

根據鄉土史學家周明德在海天雜文一書中記載

小白宮建立於1870年

也就是馬偕博士來台灣的前兩年

根據馬偕博士在1895年出版的「台灣六記」記載

馬偕博士對於小白宮有一段非常珍貴詳盡的描述~

"牛津學堂的相近處, 有兩座宣教士所住的白屋(whitedwelling-houses)

幾乎為樹木所隱蔽, 都是平房

有別墅式的瓦屋頂及白色牆壁, 叫做bungolow。

再遠些,還有兩座同樣的平屋

其中一座在後面一點, 是海關秘書所住的(今已拆除)

另一座則與佈道團房屋並列, 是中國海關的稅務司所住的。……"

由於天津條約, 台灣開埠, 同治元年(1862)淡水設立洋關

清末的外籍稅務司分別在紅毛城下的淡水河邊建造稅務司官署

在炮台埔建蓋了自己的官邸。

根據周明德考證的年代(1870年)並比照中華民國海關簡史的記錄

小白宮或其前身(該官邸是否重建過,待考~) 應該是好博遜稅務司(1869-1876)任內所建。

到了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 清廷割讓台灣,

日本稅關鑑定官野村材二於6月9日抵達淡水, 辦理海關交接事宜

他發現小白宮並非清朝所有, 而是總稅務司赫德的產業。

依據海關簡史的記載, 日本方面估價淡水雞籠台北稅關所屬的財產總額為銀幣五萬兩。

8月5日正式移交。

當時台灣土地被外籍客卿視為私產, 侵略者站在我們的土地上討價還價

這正是不平等條約下的產物, 腐敗政權的歷史見證!

1995年9月25日, 淡水鎮公所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出報古蹟概況調查表

希望小白宮能核列為古蹟, 並規劃為地方文史資料陳列館

學者專家也一致支持。

經各界聯署及搶救活動後,

於1997年2月1日經古蹟評鑑審議會議評定小白宮為三級古蹟!

◎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滬尾文史工作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rafee1968 的頭像
    mrafee1968

    PHILIP SU的PIXNET小站

    mrafe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